首页

国产飞鱼女王黄金

时间:2025-05-30 05:39:32 作者:毕井泉落马,今年已有5名正部级干部被查 浏览量:13968

5月,布隆迪品种审定局局长(右一)考察多年生稻生长情况。

4月,吉米(左三)与华大农业技术专家等中国专家一起进行育种评估。

云南大学教师(右)与吉米讨论育种情况。

  四月,乌干达农民正在收割水稻。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供图

    多年生稻,是一种在一次种植后能够进行多次收割的水稻品种。它避免了传统水稻所需的每季翻耕、重新播种等繁重工作,大大节约了农民的劳动成本和生产费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多年生稻技术在非洲落地推广,当地的水稻产量得以增加,中非友谊也在农业合作当中越来越深。

    “为布隆迪乃至非洲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的布隆迪,一片翠绿的稻田被整齐的田垄分割开来。垄边的工作人员正在详细记录这片稻田里水稻的生长情况,中国的科研人员与布隆迪农业专家共同关注着这片实验稻田里水稻的生长。

    布隆迪属亚热带及热带气候,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充沛的阳光滋养着玉米、豆类、香蕉等当地作物茁壮生长。但是,受到农业技术发展的制约,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国家。中国与布隆迪的农业合作由来已久,自2009年以来,中国派出多批援助布隆迪农业专家组。中国农作物品种和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跨越山海,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生根发芽。

    2023年7月,布隆迪总统夫人安热莉娜·恩达伊施米耶到访中国,参观华大万物大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恩达伊施米耶走入多年生稻示范田,中国科研人员将一棵水稻幼苗放在她的手上,并为她详细讲解了多年生稻的培育历程和“一种多收”的品种特性。恩达伊施米耶当场提出了在布隆迪设立多年生稻种植示范基地的构想。

    中布双方一拍即合。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和精心筹备,2024年1月,中国派驻布隆迪的农业技术专家成功在当地培育出第一批多年生稻秧苗。双方都感到十分鼓舞,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将多年生稻插秧的经验悉心传授给当地种植管理人员。

    2024年4月,恩达伊施米耶与布隆迪国家项目负责人普鲁登特·纳塔尔·马赫罗梅扎一行人来到多年生稻种植示范基地,深入了解多年生稻在布隆迪的种植情况。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片茂密翠绿的稻田。在基地,恩达伊施米耶沿着田埂缓缓前行,不时驻足与华大农业专家交流,询问多年生稻的种植技术、产量以及市场前景等问题。她说:“看到多年生稻在布隆迪成功推广,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这不仅是布隆迪与中国在农业方面合作的典范,也为布隆迪乃至非洲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有了这个技术,我们一定会迎来‘大丰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在三亚出席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时表示,希望杂交水稻在非洲各个国家发展起来,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如今,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他的心愿正逐步实现:在众多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努力下,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了中国杂交水稻。其中,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一次播种多次收获的多年生稻,是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利用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培育出的品种,如今已在非洲乌干达、布隆迪等地区投入实际生产。

    吉米·拉莫是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院的谷物(玉米与水稻研究)项目负责人与水稻育种人员。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多年生稻品种的育种工作。吉米第一次接触到多年生稻是在2018年。当时,吉米参加了胡凤益教授团队的多年生稻科研合作。“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品种,能种植一次,收获多次,这让我非常感兴趣。”吉米说。经过3年努力,吉米帮助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多年生稻PR107获得当地作物审定局批准的该作物在乌干达的品种权,这为多年生稻在乌干达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为了在乌干达推广多年生稻品种,吉米付出了很多心血。“一开始,本地农民不相信水稻能够一次播种,多次收获。每次提到多年生稻的这个特性,大家都觉得难以置信。”吉米说,“于是我告诉他们,我已经连续研究这个品种很多年了,这是从中国引进的新品种和新种植技术。”

    现在,随着中国华大集团非洲团队的努力,多年生稻的名气在非洲越来越响,接受度越来越高。2023年,在乌干达推广多年生稻项目被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项目合作清单,并在同年12月被纳入非盟农业技术推广框架,成为非盟种子和生物技术2024—2025计划的一部分。“多年生稻的产量比我们本地水稻高,有了这个技术,我们一定会迎来‘大丰收’。”吉米说。

    不仅是中国的新技术,中国同事也令吉米印象深刻。吉米与中国农业专家已合作多年。他说,中国同事在工作中认真严谨,在生活中却很热情。通过多年生稻项目合作,吉米与中国同事成为了好朋友。他说:“在试种过程中,中国农业专家手把手教导当地农民整地、插秧、病虫害治理等技术细节,我感到,中国同事都是真心想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交流密切,经常互相做客。多年生稻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丰收,也加深了友谊。”

    “多年生稻将会为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明显改善”

    多年生稻在非洲落地生根的生动故事,为中非农业务实合作写下生动注脚,充分表明互利共赢是中非合作的底色。

    来自乌干达的卡姆卡玛·卡莱布曾经在当地任地理老师。2017年,他加入了中国与非洲的农业合作项目,2019年来到布隆迪担任市场经理。卡莱布说:“多年生稻还在起步阶段,但我已经看到布隆迪人民对这一新品种的期待。我十分看好多年生稻在布隆迪当地市场未来的销量。在可预见的未来,多年生稻将会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明显改善。”

    布隆迪国家项目负责人普鲁登特·纳塔尔·马赫罗梅扎表示,多年生稻不仅简化了水稻的生产流程,还大幅提高了产量。试验田的收成显示,第一季的产量是布隆迪传统水稻的两倍,未来随着种植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他期待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多年生稻在布隆迪的成功种植不仅能为当地农民带来稳定的收益,也在为非洲的粮食安全夯实基础。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轻简”稻作模式,多年生稻的最大优势在于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储蓄”的愿景正在布隆迪逐渐变为现实。

    “非洲有广袤的土地与丰富的资源,除了粮食,中国与非洲在咖啡、水产等产业上都有合作潜力。我相信非中合作会越来越紧密,为双方带来更多机遇。”吉米说。

【编辑:刘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玉林市黄大年事迹展示馆在侨乡容县揭牌

另一方面,电煤供需平衡在用煤高峰期面临挑战。今年以来煤炭产量收缩,各月煤炭产量均同比下降,迎峰度夏开启,电厂日耗大概率进入季节性上升通道,产业链各环节存煤会得到消耗。若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主要产煤省煤炭产量不能及时有效恢复,如遇大范围极端天气情况,电煤供需平衡、主要运输通道等均将面临阶段性压力。

【巴黎奥运会】中国体操“双杠王”迎回“双杠王”:从零开始顶峰相见

日本和韩国的金牌榜次席之争更加激烈。截至3日,日本(33金)以微弱优势领先韩国(32金)。印度(15金)、乌兹别克斯坦(14金)、中国台北(12金)、泰国(10金)分列第4-7位,获得6金的中国香港代表团暂列第十位。

穿越火线电竞“关键之年”,如何在射击赛道“弹无虚发”?

技术等级逐年提高。截至2023年底,中国农村公路等级路里程及比例分别达到445万公里和96.8%,铺装路面里程及比例分别达到422万公里和91.8%,十年间分别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和27.2个百分点。

阳江核电累计向粤港澳大湾区送电超3630亿度

董元飞心中清楚,训练正进行到关键时刻,每辆装甲车的状态都可能影响大局。“必须赶在明天演训任务展开前,把这辆车‘救’回来!”他操起工具与时间赛跑,经过1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成功将故障排除。

超燃!我国将进入“三航母时代”!

通过持续推动“两重”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2023年增发国债等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显著提速,重大项目投资“压舱石”作用凸显。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